「心物不二」是佛法的真諦
昨天我們談到學佛就是用心識修,大家以為原來佛法就是唯心,也就是講識、講心的,那就變成唯心主義,其實不是的。
整個世界本來就有兩大哲學派系,一個是唯物主義,一個是唯心主義。這兩個派系互相舉很多例子,唯物派只承認眼睛所看到,耳朵所聽到的,能夠感覺得到的這些東西才算存在;反之,看不見、聽不到及感覺不到的,都是不存在的,所以唯物主義成為無神論,根本沒有神沒有菩薩,宗教只是一種寄託,沒有天堂,也沒有地獄,沒有佛菩薩,也沒有神,什麼都沒有,這是唯物主義所強調的。
唯心主義是指宗教方面、精神方面、心靈方面等無形東西。唯心主義也提出很多證據,來證實確有精神心靈方面的東西存在。他們講,像心這東西是看不見的,但是它可以變成一種很大的影響力。好像意識的作用,影響就會很大,如放一盤做得很好吃的東西在桌上,如肉包子、肉圓放在面前,你都還沒吃到,只是讓你看到而已,你就流口水了。又如酸梅放在你面前,你還沒吃到就流口水,這就是心識的作用,這是講精神方面。
又如我們在人行道散步,突然間看到前面有一堆狗屎,腳要踩下去時就會停一下,而且心裡就會不舒服想要噁一下。其實味道還沒有聞到,腳也沒踩到,但是就會覺得很噁心,這就是心的作用。又如突然間發生了一件大事,其實身體已經很疲倦了,但是兩個眼睛還是看著天花板,根本就睡不覺,就像有人常講的一夜變白髮就是這種情形,這就是憂愁太過份。其實這個憂愁並不是真的打到你身上,只不過是發生了一件大事情,也沒有誰讓你不吃飯、不睡覺,也沒有誰把你的身體打壞了,但是很快的在幾天之內就消瘦了。因為煩惱就會要你瘦,這是因心識作用,你有憂愁的種子存在就會影響到你。
唯心主義就是講心的問題,但是佛教的法是不是講唯心呢?其實不是的。佛陀曾經講過一句話,就是講「心物不二」,也就是指身體和心是不能分開的。以前原始佛教有很多修行人都是講唯心的,認為肉體不重要,不吃、不睡,很精進修行,結果把自己身體弄壞了。釋迦牟尼佛也有幾次死的經驗,他餓到前胸貼後背,都快要死掉了,修苦行苦到一天只吃一小粒麻,吃一小粒麻不如不吃,這是因為當時修行都是講唯心的,到後來佛陀覺悟:「有健康身體才好修行。」
其實佛教是「心物不二」,心就是物,物就是心,不分的,心物應合起來講。所以我們今天修密教就要用「心物不二」去修,我們是性命雙修。所謂「性」是指「精神」,「命」是指「身體」。
密宗是講「心物不二」的,我們知道佛的道理是精神上的是屬心,但是我們修氣、脈、明點就是物的修行,也就是身體修行。身、口、意清淨是精神,氣、脈、明點是身體,心物是要合起來修的。因為心可以影響到物,物的本源又是心,所以「心物不二」才是正法。而不是講唯心就每天不吃不喝,只是修行,這樣很快精神就會錯亂而走火入魔。所以我們今天修行人要吃得好才有營養,睡得足才有精神去修行,這是密教所教的。將來教大家氣脈明點的修行,就是要修身體。
佛陀到最後放棄苦行,就是因為「心物不二」,密教修行也是「心物不二」。但是很多現代行者都是只有唯心,只要精神能超脫就好了,肉體病得要死,腳風濕又頭痛,氣管又不好,又是肺炎、胃潰瘍、腸子下垂等種種病都不去理會,只講唯心,只要心超脫,身體不要緊。其實身體一不好就修不下去,像風濕痛,連盤腿都有困難,對不對?像眼睛看不見,就沒辦法閱讀經典,如此視茫茫、髮蒼蒼、齒搖搖,如何修行呢?
所以:心物要配合得很好,有物才能修心,由心來使物清淨。
佛教及密教都是講「心物不二」,性命要雙修的,這一點很重要。我們不是只講唯心,唯物就是無神論,我們也不能只講有神,沒有物質,所以「心物不二」才是佛法的真諦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
一九九三年九月三日